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大力发展产业项目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时间: 2022-04-25 14:08:54    

大力发展产业项目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商丘市一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十里画廊)

    
导读: 袁建民,男,虞城县退役军人,中共党员,1978年3月入伍,1991年转业,在部队服役13年,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部队的嘉奖,三次被评为技术标兵,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袁建民,男,虞城县退役军人,中共党员,1978年3月入伍,1991年转业,在部队服役13年,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部队的嘉奖,三次被评为技术标兵,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转业到商丘市邮电局工作,工作中任劳任怨,技术上精益求精,多次被评为优秀职工、先进个人和模范共产党员。现为商丘市一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公司成立以来,带领地方复转退役军人自筹资金,奋斗创业,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多次被评为优秀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退役军人代表。
2010年后邮电企业实行邮、电分营,当时企业政策充许满30年工龄的邮电职工可以内退,内退后他回到老家稍岗乡和老战友们商量把退役的战友们组织起来在一起为家乡做些事,想法得到了老战友的认可,但好多战友都说他们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干啥好呢?经过再三考虑,大家认为种地是农村战友多年来一直从事的事情,稍岗乡是个体企业强学院镇,闲置的土地较多,最后他决定流转农民的土地搞规模化种植,于2011年初自己出资80万元,成功了创建了商丘市庆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稍岗乡魏庄村以每亩1000斤小麦的价格流转农民土地300亩,搞中药材种植,去安徽亳州市买回来药材种子(白术)进行种植,种植后发芽率很高,长势也很好,战友们都很高兴,可万万没想到由于缺乏技术,地下害虫没有处理好,开春后有一种叫“地老虎”的地下害虫泛滥成灾,吃掉了全部幼苗,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为此事家人和朋友都劝他不要再干了,战友们的情续也都很低落,远在江苏省常州市和沭阳市的战友得知此事后建议他改种园艺作物,可以无偿为他们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负责回收成品,对战友的提议他亲自认真考察,考察回来后下决心从头再来,再次筹集资金60余万元,聘请了园林绿化和水果蔬菜种植技术人员,开始种植绿化用树木200亩,水果蔬菜100余亩,2012年园林树长成后,在战友的帮助下大部分都己出售,收入也很好,同年他又成立了园林绿化公司,承接了很多小的绿化工程,合作社慢慢有了效益。
2013年与商丘师范学院签定农校对接协议,合作社种植的生态无公害蔬菜直接供给学校全体师生食堂,校企合作的经验2014年被河南省教育系统推广应用。
为了更好的发展,2015年底他建议推动“十里画廊”项目建设,对稍岗镇韦店村内的沿济民沟两岸进行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定位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标准示范园,以种植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农业乡村旅游为主营业务,努力把“十里画廊”打造成豫东较大的农业生态园,把产业继续发展壮大。
 
 
                
   
              
 
2016年8月,注册成立商丘市一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几年坚苦奋斗,投资建设的“十里画廊”项目现已初具规模,将原来的一条荒废的垃圾河,改造成了现在的一条“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观光河,带动全县260余名退役军人和180余名贫困户脱贫致富,累计为退役军人和周边村困难户捐款捐物计22万多元,在疫情期间公司多次组织退役军人担当志愿者,为当地政府和周边村庄进行消杀工作,为地方政府和周边村防疫人员捐款捐物计15万多元,受到政府及群众的好评。2021年5月,由政府牵头挂牌成立虞城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为退役军人和周边困难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岗位,公司准备继续投资建设商丘市农业研学基地和国防教育扩展训练基地等工程。

          

            
 
    

 
袁建民同志,时刻牢记习主席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做好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帮扶,子女上学,就业资金帮助等公益事业。
公司员工杨学礼,参战退役伤残军人,返乡后在家务农,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家庭经济困难,袁建民知道情况后,邀请杨学礼到公司上班,解决了经济困难情况。
公司员工田建华,退役军人,因病不能参加劳动,到公司后,安排到后勤部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解决了生活困难问题。
袁建民,作为一名退役多年的老兵,时刻牢记军人初心,始终听党话跟党走,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带领周边群众和退役军人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更加和谐美丽健康富裕的新虞城贡献了自身力量。

责任编辑:陈振国